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金石類
  布政使秦一鹏参政昝云鹤南康知府张善治俱

  三原人佥事刘三才信阳知州王 从谏
俱泾阳人
  知州任澄清盩厔人户部尚书张经世渭南人襄
  城知县李光先延安人大同巡抚李甲宝鸡人龙
  (第 111a 页)
海呜呼先王肇修人纪 从谏
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
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
惟艰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儆 (第 2a 页)
用伤惟暨乃僚罔不同
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以康兆民呜呼钦予
时命其惟有终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 从谏

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惟说
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 (第 2b 页)
之兵殁简子之身卫可谓知用人矣游十士而国家得
安简子可谓好 从谏
矣听十士而无侵小夺弱之名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返
赵简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谋利而得 (第 74a 页)
听昔奉春委辂建策犹
止洛阳之都张禹驿马抗章尚返江陵之驾矧丁圣世
曷愧前修伏望陛下秉虞舜察言之明体成汤 从谏

圣辍巡南服回驾汴都以安东北兵民之情以慰溥率
云霓之望则人神悦豫中外谧宁边陲指日以肃清盗
贼不令而 (第 13a 页)
旦遽能迁善而改过发政而施仁有
以深服于人心则陛下之势岂不危哉愿陛下以混一
区宇为心使施设措置莫不当理 从谏
如转圜见善如 (第 4a 页)
上曰朕素有此志但寡昧不敢望前王桧曰汉文
帝文不胜质唐太宗质不胜文陛下兼有之上曰唐太
宗不敢望汉文帝其 从谏
多出矫伪桧曰文帝能容申
屠嘉而太宗终恨魏徵其为真伪可见上曰朕谓专以
至诚为上太宗英明有馀诚有未至也桧 (第 14a 页)
 (帝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后太武帝怒骂曰尖头奴以弼头尖或命之曰)
 (笔头时人/呼为笔公)质实(蠕蠕即柔然国也注见/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
  书法(书魏畋何美 从谏
也纲目书田三惟魏太武/非讥辞书猎十三惟唐太宗非讥辞详周显)
  (王十/四年) (第 14b 页)
  (以之然君父在上王魏安得自分彼我乎纲目之/书美世民也果以事雠为讥则必书以为太子詹)
  (事主/簿矣)
  发明(太宗之德以 从谏
为首称今观其听政之初/即擢王魏为谏臣纲目亦首书于册则其盛)
  (德固已具见于此宜其有治致太平之功也 (第 11b 页)
虽然/太宗 从谏
之美固可嘉矣王魏事雠之失亦可闻)
  (乎今观先儒辩论太子藩王之分深责王魏不能/死于其难其说亦既明白 (第 11b 页)
 (上逐兔于后苑将军执失思力谏曰天命陛下为华/夷父母奈何自轻上又将逐鹿思力脱巾解带跪而)
 (固谏上/为之止)
  书法(太宗猎不悉书据贞观四年/猎不书书此何美 从谏
也)
冬十月诏议封建
 (初上问公卿以享国久长之策萧瑀对曰三代封建/而长久秦孤立而速亡上以为然令群臣 (第 15a 页)
 (此欲无危亡得乎范氏曰所贵乎贤者为其能止乱/于未然闭邪于未形也若其已然则众人之所能知)
 (也何赖于贤乎危亡之言惟明主能信而闇主忽焉/是以自古无事之时常患谏之难入也故圣主能 从)

 (谏
于未然贤主能改过于已然谏而不听者斯为下/矣太宗求諌其有意于防未然者乎○上谓长孙无)
 (忌等曰人苦不 (第 26b 页)
 (已行故群臣不敢陈论耳上善其言为之罢行范氏/曰高宗溺于所爱不顾礼义虽元舅顾命之臣以先)
 (帝遗言争之确乎其不可入也凉州之不行得非武/后之意乎何其 从谏
之易也且不从其大而从其细)
 (虽曰能听谏而谨于细/行亦不免陷于大恶也)质实(陇右注见秦王政三年/陇 (第 20a 页)
 (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乃以杞为沣州别/驾上谓李泌曰朕已可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
 (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沣州胡氏曰德宗非能 从谏
者至是勉强)
 (而从其美不可掩矣李泌将顺之言是也而以为尧/舜不逮则失言矣若曰乃知陛下可与为尧舜则可 (第 16a 页)
 之具因为朗诵说命三篇拜手飏言曰君家傅岩济
 川作楫亦惟代言纳诲启沃乃心今撮义称引古昔
 扬扢昭代闲邪陈义足为讲筵启沃之资日者圣天
 子转圜 从谏
侧席旁求吾子其以尚书进为恭默逊
 志稽古训之一助巨川之济有如此舟岂独借岵庐
 于江上哉曾子曰善请书之 (第 2b 页)
曾次当为之钦若方挟符瑞固恩宠
意欲得此曾因恳辞焉帝颇不怿谓曾曰大臣宜傅会
国事何遽自异耶曾顿首谢曰君 从谏
为明臣尽忠为
义陛下不以臣驽病使待罪政府臣知义而已不知异
(考异李焘曰叶清臣王曾言行录曾缘此罢政及 (第 14b 页)
兴邦矣自古妃匹之爱父不能得之子君/不能得之臣所谓难言骨肉之间者也文惠公及此固)
(社稷之臣非吾仁宗有 从谏
之圣亦安能容其臣如是/之大乎后世于此可以观一时君臣之盛而为万世法)
(矣按文惠以景祐四年四月拜相宝元 (第 2b 页)
郯对曰古者君不 从谏
故臣有碎首今陛下从谏如流
何用如此若必碎首则美归臣下而过在君上也帝忻
纳之(考异实录云谏官御史皆言怀 (第 23b 页)
有处分改之则足以彰纳善 从谏
之美及镇补外维言
镇诚有罪自可明正典刑若其所失止在文字当函容
以全近臣体貌陛下前黜钱公辅中外以为太重 …… (第 2a 页)
一官亦可以
少慰外人之心也吕公著言吕诲等以论事过当并从
责降闻命之始物论腾沸皆云陛下自即位以来纳善 从谏
之风未形于天下今诲等又全台被黜窃恐义士 (第 8a 页)
别置台谏官恐
但如今日措置亦未能免其纷纷也于是专用景温
甲申翰林学士司马光读资治通鉴至贾山上疏因言 从谏
之美拒谏之祸帝曰舜堲谗说殄行若台谏为谗
安得不黜光曰臣因进读及之耳及退上留光谓曰吕
公著言藩镇欲兴晋 (第 17a 页)
禄终其
身公著曰武帝之于汲黯仅能不杀而已帝又言唐太
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公著曰太宗所以成帝业者以能
屈己 从谏
耳帝临御日久群臣畏上威严莫敢进规至
是闻公著言竦然敬纳之 癸未诏内外文武官各举
堪应武举者一人 广南 (第 16b 页)